黑客趣闻趣事网,黑客趣闻趣事网盘

hacker|
58

急求关于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名人趣事!!!

熟悉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人大都知道,美国科学家冯·诺依曼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可是,数学史界却同样坚持认为,冯·诺依曼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遍历理论、拓扑群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算子代数甚至被命名为“冯·诺依曼代数”。 物理学家说,冯·诺依曼在30年代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已经被证明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经济学家则反复强调,冯·诺依曼建立的经济增长横型体系,特别是40年代出版的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使他在经济学和决策科学领域竖起了一块丰碑。

无论史学家怎样评价,美籍匈牙利裔学者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都不愧为杰出的全才科学大师。人们至今还在津津乐道,这位天才人物的少年时代,竟请不到一位家庭教师……

事情发生在1931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位犹太银行家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要为他11岁的孩子招聘家庭教师,聘金超过常规10倍。布达佩斯人才济济,可一个多月过去,居然没有一人前往应聘。因为这个城市里,谁都听说过,银行家的长子冯·诺依曼聪慧过人,3岁就能背诵父亲帐本上的所有数字,6岁能够心算8位数除8位数的复杂算术题,8岁学会了微积分,其非凡的学习能力,使那些曾经教过他的教师惊诧不已。

父亲无可奈何,只好把冯·诺依曼送进一所正规学校就读。不到一个学期,他班上的数学老师走进家门,告诉银行家自己的数学水平已远不能满足冯·诺依曼的需要。“假如不给创造这孩子深造的机会,将会耽误他的前途,”老师认真地说道,“我可以将他推荐给一位数学教授,您看如何?”

银行家一听大喜过望,于是冯·诺依曼一面在学校跟班读书,一面由布达佩斯大学教授为他“开小灶”。然而,这种状况也没能维持几年,勤奋好学的中学生很快又超过了大学教授,他居然把学习的触角伸进了当时最新数学分支——集合论和泛函分析,同时还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籍,并且学会了七种外语。毕业前夕,冯·诺依曼与数学教授联名发表了他第一篇数学论文,那一年,他还不到17岁。

考大学前夕,匈牙利政局出现动荡,冯·诺依曼便浪迹欧洲各地,在柏林和瑞士一些著名的大学听课。22岁时,他获瑞士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师文凭。一年之后,轻而易举摘取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在柏林当了几年无薪讲师后,他转而攻向物理学,为量子 力学研究数学模型,又使自己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占据了突出的地位。风华正茂的冯·诺依曼,靠着顽强的学习毅力,在科学殿堂里“横扫千军如卷席”,成为横跨“数、理、化”各门学科的超级全才。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928年,美国数学泰斗、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维伯伦教授(O.Veblen)广罗天下之英才,一封烫金的大红聘书,寄给了柏林大学这位无薪讲师,请他去美国讲授“量子力学理论课”。冯·诺依曼预料到未来科学的发展中心即将西移,欣然同意赴美国任教。1930年,27岁的冯·诺依曼被提升为教授;1933年,他又与爱因斯坦一起,被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第一批终身教授,而且是6名大师中最年轻的一名。

在冯·诺依曼的一些同事眼里,他简直就不象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他们评价说:“你看,琼尼的确不是凡人,但在同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之后,他也学会了怎样出色地去模仿世人。”冯·诺依曼的思维极快,几乎在别人才说出头几句话时,就立即了解到对方最后的观点。天才出自于勤奋,他差不多天都工作到黎明才入睡,也常常因刻苦钻研而神魂颠倒,闹出些小笑话来。

据说有一天,冯·诺依曼心神不定地被同事拉上了牌桌。一边打牌,一边还在想他的课题,狼狈不堪地“输掉”了10元钱。这位同事也是数学家,突然心生一计,想要捉弄一下他的朋友,于是用赢得的5元钱,购买了一本冯·诺依曼撰写的《博奕论和经济行为》,并把剩下的5元贴在书的封面,以表明他 “战胜”了“赌博经济理论家”,着实使冯·诺依曼“好没面子”。

另一则笑话发生在ENIAC计算机研制时期。 有几个数学家聚在一起切磋数学难题,百思不得某题之解。有个人决定带着台式计算器回家继续演算。次日清晨,他眼圈黑黑,面带倦容走进办公室,颇为得意地对大家炫耀说:“我从昨天晚上一直算到今晨4点半,总算找到那难题的5种特殊解答。它们一个比一个更难咧!”说话间,冯·诺依曼推门进来,“什么题更难?”虽只听到后面半句话,但“更难”二字使他马上来了劲。有人把题目讲给他听,教授顿时把自己该办的事抛在爪哇国,兴致勃勃地提议道:“让我们一起算算这5种特殊的解答吧。”

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教授的“神算”本领。只见冯·诺依曼眼望天花板,不言不语,迅速进到“入定” 状态。约莫过了5分来钟,就说出了前4种解答,又在沉思着第5种……。青年数学家再也忍不住了,情不自禁脱口讲出答案。冯·诺依曼吃了一惊,但没有接话茬。又过了1分钟,他才说道:“你算得对!”

那位数学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去,他不无揶揄地想:“还造什么计算机哟,教授的头脑不就是一台‘超高速计算机’吗?”然而,冯·诺依曼却呆在原地,陷入苦苦的思索,许久都不能自拔。有人轻声向他询问缘由,教授不安地回答说:“我在想,他究竟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听到此言,大家不禁哈哈大笑:“他用台式计算器算了整整一个夜晚!”冯·诺依曼一愣,也跟着开怀大笑起来。

冯·诺依曼对科学做出的最大贡献当然是在计算机领域。

1944年仲夏的一个傍晚,戈德斯坦来到阿贝丁车站,等候去费城的火车,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向他走过来。来者正是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冯·诺依曼。天赐良机,戈德斯坦感到绝不能放过这次偶然的邂逅,他把早已埋藏在心中的几个数学难题,一古脑儿倒出来,向数学大师讨教。数学家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耐心地为戈德斯坦排忧解难。听着听着,冯·诺依曼不觉流露出吃惊的神色,敏锐地从数学问题里,感到眼前这位青年身边正发生着什么不寻常的事情。他开始反过来向戈德斯坦发问,直问得年轻人“好像又经历了一次博士论文答辩”。最后,戈德斯坦毫不隐瞒地告诉他莫尔学院的电子计算机课题和目前的研究进展。

冯·诺依曼真的被震惊了,随即又感到极其兴奋。从1940年起,他就是阿贝丁试炮场的顾问,同样的计算问题也曾使数学大师焦虑万分。他急不可耐地向戈德斯坦表示,希望亲自到莫尔学院看一看那台尚未出世的机器。多年后,戈德斯坦回忆说:“当琼尼看到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件工作时,他就双脚跳到电子计算机旁”。

莫契利和埃克特高兴地等待着冯·诺依曼的来访,他们也迫切希望得到这位著名学者的指导,同时又有点儿怀疑。埃克特私下对莫契利说道:“你只要听听他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能判断出冯·诺依曼是不是真正的天才”。

骄阳似火的8月,冯·诺依曼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莫尔学院的试验基地,马不停蹄约见攻关小组成员。莫契利想起了埃克特的话,竖着耳朵聆听数学大师的第一个问题。当他听到冯·诺依曼首先问及的是机器的逻辑结构时,不由得对埃克特心照不宣地一笑,两人同时都被这位大科学家的睿智所折服!从此,冯· 诺依曼成为莫尔学院电子计算机攻关小组的实际顾问,与小组成员频繁地交换意见。年轻人机敏地提出各种设想,冯·诺依曼则运用他渊博的学识把讨论引向深入,逐步形成电子计算机的系统设计思想。冯·诺依曼以其厚实的科技功底、极强的综合能力与青年们结合,极大提高了莫尔小组的整体水平,使莫尔小组成为“人才放大器”,至今依然是科学界敬慕的科研组织典范。

人们后来把“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戴在冯·诺依曼头上,而不是第一台电脑的两位实际研制者,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莫契利和埃克特研制的ENIAC计算机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它最致命的缺点是程序与计算两分离。指挥近2万电子管“开关”工作的程序指令,被存 放在机器的外部电路里。需要计算某个题目前,埃克特必须派人把数百条线路用手接通,像电话接线员那样工作几小时甚至好几天,才能进行几分钟运算。

在ENIAC尚未投入运行前,冯·诺依曼就已开始准备对这台电子计算机进行脱胎换的改造。在短短10个月里,冯·诺依曼迅速把概念变成了方案。新机器方案命名为“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英文缩写EDVAC。1945年6月,冯·诺依曼与戈德斯坦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洋洋万言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份报告奠定了现代电脑体系结构坚实的根基,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现代电脑科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

在EDVAC报告中, 冯·诺依曼明确规定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运算器CA、 逻辑控制器CC、存储器M、输入装置I和输出装置O,并描述了五大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与ENIAC相比,EDVAC的改进首先在于冯·诺依曼巧妙地想出“存储程序”的办法,程序也被他当作数据存进了机器内部,以便电脑能自动一条接着一条地依次执行指令,再也不必去接通什么线路。其次,他明确提出这种机器必须采用二进制数制,以充分发挥电子器件的工作特点,使结构紧凑且更通用化。人们后来把按这一方案思想设计的机器统称为“诺依曼机”。

自冯·诺依曼设计的EDVAC计算机始,直到今天我们用“奔腾”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的“传人”,大大小小千千万万台计算机,都没能够跳出“诺依曼机”的掌心。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当之无愧的“电子计算机之父”。当然,随着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诺依曼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但冯·诺依曼对于发展电脑做出的巨大功绩,永远也不会因此而泯灭其光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ENIAC研制小组发生令人痛惜的分裂,“内存程序”的机器无法被立即研制。冯·诺依曼、戈德斯坦和勃克斯三人返回了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他们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先期研制出新的IAS计算机(IAS即高级研究院英文缩写)。

冯·诺依曼的归来,在普林斯顿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电脑热。一向冷冷清清的研究院沸腾了,大批专业人才仰慕他的大名,纷至沓来,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一时间成为美国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中心。 冯·诺依曼乘热打铁,着手将他那101页计算机方案付诸实施。1951 年,这台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EDSAC计算机终于面世,程序储存在机器内部后,效率比ENIAC提高数百倍,只用了3563个电子管和1万只晶体二极管,以1024个水银延迟线来储存程序和数据,消耗电力和占地面积亦只有ENIAC的三分之一。

在冯·诺依曼研制ISA电脑的期间,美国涌现了一批按照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ISA照片结构复制的计算机。例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的MANIAC,伊利诺斯大学制造的ILLAC。雷明顿·兰德公司科学家沃尔(W. Ware)甚至不顾冯·诺依曼的反对,把他研制的机器命名为JOHNIAC(“约翰尼克” ,“约翰”即冯·诺依曼的名字)。冯·诺依曼的大名已经成为现代电脑的代名词。

在普林斯顿,冯·诺依曼还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各个科学领域中的问题。他提出了一项用计算机预报天气的研究计划,构成了今天系统的气象数值预报的基础;他受聘担任IBM公司的科学顾问,帮助该公司催生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电脑IBM 701;他对电脑与人脑的相似性怀着浓厚的兴趣,准备从计算机的角度研究人类的思维;他虽然没有参加达特默斯首次人工智能会议,但他开创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数学学派;他甚至是提出计算机程序可以复制的第一人,在半个世纪前就预言了电脑病毒的出现……

1957年2月8日,冯·诺依曼身患骨癌,甚至没来得及写完那篇关于用电脑模拟人类语言的讲稿,就在美国德里医院与世长辞,只生活了 54个春秋。他一生获得了数不清的奖项,包括两次获得美国总统奖,1994年还被追授予美国国家基础科学奖。他是电脑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代伟人。

浏览不健康网站,没有登录也没有绑定手机号,这样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只要你不登录不授权,一般是没事的,不过你还是少点做这个吧,毕竟这是违法的哦。

见过三打一数字?

身处信息化时代,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与网络、计算机有着或深或浅的关系,个人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计算机网络带给我们便利性之外,我们也应该重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特别是面对现阶段复杂的计算机漏洞和多样的计算机安全问题,我们更应该讲计算机的安全维护放在重要位置。在计算机安全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库的安全。

《》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直接面向中高端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国家级期刊。被教育部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等指定为特别推荐刊物。是目前国内计算机教育界唯一一本期刊。

个人信息被泄漏,财产被盗,各种帐号的消失或被盗等等,这些数据上出现的漏洞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所以,数据库的安全探讨是信息化时代下一个重要话题。

一、数据库及数据库安全的基本了解

要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研究,就必须从本质上了解何为数据库,它的特征有哪些,才能够正确地进行探讨。所谓数据库,简单点说,就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就是存放数据的巨大仓库,这个仓库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保存和适当的管理,以便于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数据库的起源并不是很早,信息发展速度之快却证明了它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随着数据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下数据的管理共享的数据管理系统开始出现,即DBMS,其中,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库的安全就是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当然,这其中会应用到许多的保护技术和手段,这样才能防止黑客或其他攻击者对数据的窃取活破坏,这就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保密性、一致性,还有抗否认性。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真正做到维护数据库的安全。

二、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

首先,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据库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存储和管理保护,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变的更加有序和便利。

基于数据库的重要性,其安全性的地位更是可想而知。首先,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对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那些重要的信息,对个人甚至一个群体的生产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数据库的安全也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数据库如果存在漏洞,遭到攻击或者破坏,就会对某些程序甚至整个系统都造成重大危害,所以,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维护,都离不开数据库的安全维护。所以,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的发现认识和对这些问题的应对解决方案的研究也是很必要的。

三、数据库存在的安全威胁与问题

(一)拒绝服务攻击。

这个攻击类型下,用户对网络数据库的访问将会被拒绝,这样的攻击引起的后果有很多,但通常是被敲诈勒索,这会对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二)恶意攻击对数据库的破坏。

许多来自网络的未经授权的恶意攻击往往是针对数据而来,攻击者对用户数据进行窃取,导致数据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另外,攻击者也会对数据进行恶意指导,这就使数据库的真实性遭到了破坏。这些来自攻击者的破坏,也是数据库安全的巨大威胁。

(三)备份数据暴露。

备份数据本来是处于维护数据安全,但由于加密不足或者其他安全漏洞,备份数据也经常遭遇被盗或者被指导,这样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都是极大的危害。

网络世界的黑客大战

“QQ安全中心发现您的帐号存在异常行为,请查杀木马后立即修改密码。”当你的QQ突然由在线变成离线,同时腾讯安全中心给与这样的警示时,不用怀疑,黑客刚刚“劫持”了它。

黑客,虚拟世界最神秘的群体,常常形无定踪,却又让每个人不得不深陷他们制造的麻烦中。你是否曾疲于防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流氓软件?没错,这些都是他们的“杰作”。当然,你也应该听说过“黑客联盟匿名者对IS宣战”、“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白帽VS黑帽”等一系列传奇趣事,并赞叹这群网络精英们的智慧与正义感。

他们是网络世界的“英雄”,还是信息安全的“噩梦”?是“侠盗罗宾汉”,还是“大盗基德”?让我们来揭开他们的面纱。

黑客与骇客

1946年2月14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4年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群计算机科学研究学院的研究生,经常通宵达旦地分析、研究程序,改进计算机系统。这也标志着一个群体的诞生——他们就是黑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黑客”一词极富褒义,黑客们智力超群,他们常常“劫富济贫”,追求信息的共享与免费。破解口令、开天窗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黑客间出现了分水岭,出现了一群“电脑捣乱分子”或是“计算机犯罪分子”,他们掌握着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并依靠这种技术实施非法侵入、偷窃、破坏等不良行为。为了区分,人们习惯上称那些以破坏为目的的黑客为“骇客”。

世界上头号骇客是凯文·米特尼克,在他15岁时,已经闯入了“北美空中防护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同时,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

而后,他又先后进入过美国著名的“太平洋电话公司”的通信网络系统、五角大楼的电脑、联邦调查局系统、几家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的电脑系统。据联邦调查局估计,由于凯文的系统入侵,这些公司的损失高达3亿美元,凯文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被通缉的头号计算机罪犯”。

凯文·米特尼克最终被“美国最出色的电脑安全专家之一”村勉抓获,但他的经历仍一度被誉为黑客界的神话。

白帽与黑帽

而在中国,白帽子与黑帽子的大战也在时刻上演着。中国的黑帽以网络信息牟利,白帽以保护网络安全为职责。白帽世界里,少有科班出身的,他们在网络世界历练得游刃有余后,选择做一个网络漏洞“人肉检测器”,识别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公布其漏洞,以帮助系统在被其他人利用之前进行修补。

黑帽则是通过发现漏洞后,入侵网站服务器,盗取数据库内的资料,进行售卖获利。以“熊猫烧香”为例,孕育这个病毒的三个黑帽,在3个月内获利3000万。

但黑客、骇客,白帽、黑帽的划分,没有绝对的界限,在黑客世界里,由黑洗白、由白变黑的事情常常发生,而身处两者之间,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帽也是一支重要的黑客力量。同时,这两类群体只是大致划分,世界上还有许多因兴趣、地域不同,而成立的不同的黑客组织。比如在中国,有维护国家利益的“红客”,在国外,有由“年轻的半无政府主义”黑客所组成的“匿名者”。

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

“交通信号灯完全失灵,隧道中的汽车对开相撞,股市崩溃,通讯全部中断,所有的电视台播放着同一个画面——历任总统电视讲话的词汇片段被剪切在一起,拼凑成一篇恐怖的黑客宣言。”这是电影《虎胆龙威4》里面的科幻场景,但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必须面临的现实挑战。无论黑客、骇客,白帽、黑帽,他们的计算机操作天赋,已经令各国政府和企业大为头疼。

2015年7月,两个黑客开了一个玩笑,他们远程控制了一辆克莱斯勒汽车的操作系统,让它在高速路上突然停止,然后撞进了一个深沟。结果是,汽车公司不得不召回14万汽车。

但这些还只是黑客小打小闹的的游戏,由于每个软件系统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漏洞,也由于网络世界越来越广泛的连通性,黑客已经发展为通过互联网摧毁敌国电力、金融、作战指挥等关键系统的核心“作战部队”。

2001年4月1日,中美撞击事件后,美国黑客组织不断袭击中国网站,中国以红客联盟为主的一些黑客组织则在“五一”期间打响了“黑客反击战”。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网络大战已不局限于中美两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黑客组织纷纷助阵,演变成了一场局部的“世界大战”。

2007年4月27日,爱沙尼亚当局不理会俄罗斯政府的抗议,坚持将苏军纪念碑“青铜战士”像迁往他处,引爆了世界上第一次网络大战。在俄罗斯爱国主义情节黑客们的攻击下,爱沙尼亚政府的通讯系统、报纸网络全部崩溃。

在这些战役中,黑客往往通过获取口令、寻找系统漏洞、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电子邮件和帐号攻击、网络监听、节点攻击、偷取特权等方式发起网络攻击。

但相对于这些还是能看得见的战役相比,有些更隐秘的网络战役则在不知不觉中窃取着情报和数据。曾经让全球震惊的斯诺登事件,就是很好的利用互联网渗透技术窃取情报的例子。在棱镜门中,美国政府直接从包括微软、谷歌、雅虎、Facebook、Skype、YouTube以及苹果等在内的9个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达到监听全球的目的。

在物联网技术已经十分发达的信息时代,与核辐射一样,网络战争虽不见血,但同样能摧毁一切。官方网站、银行、警方通讯、自动提款机、手机等随身通信设备、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甚至网上投票选举环节都能够因为黑客的进攻而瘫痪。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网络战威胁对于美国而言,危害等同于核武器和生物武器。”

防范黑客,加固系统是关键

一架无人武装直升机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军事基地上空飞行。突然,地面指挥官失去了联络信号。黑客已经控制了机载电脑,他还会进一步劫持飞机吗?

当然,这个险情没有发生。为了测试无人直升机的网络安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曾经进行了类似的演习。

演习中,黑客可以无限制地接近电脑,尽力使直升飞机功能瘫痪,甚至毁坏电脑,但他们仍然不能扰乱关键系统。对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来说,作为高可靠性网络军事系统计划部署的一部分,演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2018年研制出一款不会受到黑客攻击的无人机。

这次演习十分成功。同时,也验证了由澳大利亚研制的Kernel 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

能保持无人机电脑系统一直安全的关键,在于它的操作系统。Kernel是电脑操作系统的中央核心区,有一些可靠的特质。例如,它只能执行那些已经设定好的指令,它的代码未经同意不允许更改,它的存储器和数字系统未经同意也不能被阅读。如果黑客试图破解它,它会采取禁止行动,比如将一部手机转换成干扰机。

虽然一旦连接上互联网,往往很难阻止黑客对于一些娱乐系统的入侵,黑客可以通过侵入一个非关键的系统作为跳板,进入到像操作系统这样的关键系统中,但Kernel可以使系统间相互独立,娱乐系统的漏洞不会干扰到关键系统。

而除了加固系统,以及建设大量的网络安全公司以外,面对黑客,世界各国也开始积极“招安”。美国招募了4000余人,组建了一支“网络特种部队”。不仅美国,欧美亚等洲许多国家都已经着手建立本国的“网络部队”,黑客更是成为此军种的常客。有些骇客也可以就此转身成黑客,有些黑帽也可以就此洗白,成为网络安全大军的一份子,共同抵御“网络恐怖主义”。

但即使软件功不可破,即使网络安全大军日益壮大,各国的黑客们也会研究找到攻击硬件的方法。黑客们也许能发明传感器干扰传输信号,例如针对武器提供动力的微型芯片进行袭击,这也同样是毁灭性的。总之,网络世界大战还只是刚刚开始。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6年第1期文章)

收集有趣的生活趣事和故事~

网虫诸葛亮

诸葛亮,网上登陆名为孔明,生于东汉末年,祖籍山东,后因不堪军阀混战所带来的战乱,举家迁至湖北,在一个叫做“隆中”的网吧里认识了他的女友,直至两人携手走入爱情的坟墓。其妻虽身为恐龙,但心灵手巧,长于网络各方面知识,亲手将诸葛亮这一菜鸟培养成黑客级人物,并帮助诸葛亮建立了个人主页。诸葛亮的主页日访问量不断创下纪录,同当时另外一个名叫庞统的网友齐名,被人称作“卧龙”“凤雏”。这段历史,诸葛亮在他后来给蜀汉电信的第二任总裁兼首席行政官刘禅的《出师帖》中曾有过描述,“臣本菜鸟,冲浪于南洋,苟活性命于网吧,不求闻达于网友。”

后来由于诸葛亮的名声越来越大,得到很多人的仰慕。刘备就是他的崇拜者之一。当时刘备的网站刚开张,统共不过十几台机子七八个猫,但是刘备此人颇具虎狼之心,一心想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便想请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山辅佐他。他亲自跑到隆中网吧,拜访诸葛亮。头两次诸葛亮正在网上跟美眉聊天聊得正欢,根本没空搭理他。到第三次时,正好碰上诸葛亮掉线,刘备才得以见上一面。两人探讨了一下中国国内形势,诸葛亮提出了三分东汉电信的构想,并主张同东吴电信网站进行技术和资源的合作,以对抗最强大的曹魏电信,这与刘备的想法一拍即合,刘备就诚恳地聘请诸葛亮当他网站的总经理,负责经营规划等方面的事宜。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诸葛亮答应就任网站总经理,双方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消息。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表现不俗,首先将曹操在博望坡和新野分公司设立的电子信箱炸掉,堵住了公司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关羽和张飞的嘴。当然,他的最经典之作是说服东吴电信,联合起来在赤壁一战中大败曹操。

当时,曹操急欲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兼并东吴电信,于是筹集了大量资金,到赤壁建立一个网站。此举引起东吴电信上下极大的恐慌。经过几天公司内部高层会议,决定全力抵制曹操的兼并举动。而同时诸葛亮也得到消息,为了有一个公费到江南旅游顺便找美眉的机会,他极力上书刘备,每天叽叽歪歪,长篇大论,刘备终于不堪其扰,批准他去建康(今南京)。

诸葛亮到建康后,被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一帮网上辩论高手围住,在江苏议事圆的网络咖啡屋中进行现场网上辩论。诸葛亮凭借着高人一筹的打字速度、良好的键盘性能和胡搅蛮缠的本事,将张昭等人弄得哑口无言,取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舌战群儒”,实际上双方都是君子动手不动口的。接着,诸葛亮又用曹操建立赤壁网站的目的是为了骗的大乔和小乔两名江南头牌美眉的谎言,打翻了东吴电信总经理周瑜心中的醋坛子,成功地劝说了东吴电信总裁孙权同意联合抗曹。

周瑜采用了离间计使曹操杀掉了两个网络建设人才蔡瑁和张允,并派黑客黄盖骗取了曹操的信任,窃取了赤壁网站的商业机密和弱点。诸葛亮预测到当时臭名昭著的“东风”电脑病毒的发作时间,在这一天发起总攻。周瑜集中了东吴所有黑客,有黄盖、甘宁、韩当、周泰等人,一起攻击赤壁网。赤壁网站在东风病毒和众多黑客的联合攻击下,终告不守,吴蜀取得了联合作战的胜利。这场经典战役史称“赤壁之战”。

诸葛亮另一个被传为佳话的事迹是他跟周瑜斗法的故事。周瑜,东吴电信的总经理,亦是那个时代享有胜名的黑客,其人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很受江南美眉的青睐。有的美眉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故意发些错误的帖子,让周瑜予以纠正,故有“帖有误,周郎顾”的说法。但此人心胸狭窄,几次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被孔明躲过。终于两人在网上展开决战,互相攻击对方主页,毕竟诸葛亮技高一筹,三次击败周瑜,并在最后一次在周瑜的个人主页上留下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美眉又折兵”的句子,周瑜看后大叫“既生瑜,何生亮”,将电脑砸掉,吐血而亡。从此,诸葛亮又少了一个敌人。

之后,刘备正式将蜀汉电信总部设在四川成都,诸葛亮成为公司第二号人物。先后辅佐第一和第二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备和刘禅父子。其间七次制服了经常骚扰公司的黑客孟获,并采取以德服人的办法,使其发誓不再捣乱。诸葛发现了公司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的弊病,巧妙地实行挖墙角战术,将曹魏电信的年轻管理人才姜维招至麾下,优化了公司人才结构。

当然,诸葛亮也是有失误的,他没有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好大喜功,盲目扩张,犯了中国企业家的通病,六次欲并购曹魏电信,均遭失败。耗费了公司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致使在其死后,姜维继续坚持其左倾盲动路线,造成蜀汉电信很快被曹魏电信兼并。诸葛亮在其最后一次兼并行动中,遭遇曹魏电信的老手司马懿,双方苦战,因诸葛亮有每天泡在网上不下线的习惯,长年累月,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一代网虫英才,就此陨落。

诸葛亮死后,遗体葬在定军山,蜀汉电信第二任总裁兼首席行政官刘禅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特意追封他为“网猴”称号,并在成都设立了名为网猴祠的官方网站供人们浏览,因后世以讹传讹,误称其为武侯。今武侯祠的遗址仍保留在成都,成为当地名胜。

诸葛亮之事迹流传不朽,唐代著名网络诗人杜甫曾作名为《蜀相》的七律诗表达了其景仰之情,诗曰:

丞相站点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页美眉自春色,聊天帅哥空好音。

三顾频烦网络计,两朝开济老鸟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网友泪满襟.

有哪些被骇客攻击的趣事

黑客技术,简单地说,是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缺陷和漏洞的发现,以及针对这些缺陷实施攻击的技术。这里说的缺陷,包括软件缺陷、硬件缺陷、网络协议缺陷、管理缺陷和人为的失误。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20 上午 05:45:16

    中,但Kernel可以使系统间相互独立,娱乐系统的漏洞不会干扰到关键系统。 而除了加固系统,以及建设大量的网络安全公司以外,面对黑客,世界各国也开始积极“招安”。美国招募了4000余人,组建了一支“网络特种部队”。不仅美国,欧美亚等洲许多国家都已经着手建立本国

  • avatar
    访客 2022-09-20 上午 05:32:34

    面——历任总统电视讲话的词汇片段被剪切在一起,拼凑成一篇恐怖的黑客宣言。”这是电影《虎胆龙威4》里面的科幻场景,但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必须面临的现实挑战。无论黑客、骇客,白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