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王洪来邮箱,沈阳农业大学陶桂洪

沈阳农业大学王洪来邮箱,沈阳农业大学陶桂洪

美国白蛾!~~

会吃的了啦

工作人员认真观察小蜂成长过程。周氏啮小蜂就是从这些蚕蛹中孵化出来。每个试管里都有数千只小蜂。小蜂刺蜇白蛾幼虫。显微镜下的周氏啮小蜂■社区对话第71站:商河县周氏啮小蜂繁育中心时间:2008年9月18日地点:商河县周氏啮小蜂繁育中心主持:社区新闻部嘉宾:商河县林业局森保站主任闫家河、刘芹、王晶中国园林网9月19日消息:美国白蛾为什么繁殖得那么快?因为缺少天敌。美国白蛾有没有天敌?有!那就是身长仅有1.5毫米的周氏啮小蜂。商河县林业局的繁育中心里,超过一亿只小蜂将在一周后被放养到济南的各个地方。9月18日中午,生活日报记者来到商河县林业局,在该局森保站主任闫家河的带领下,来到一个不起眼的院落,这个小院非常普通,但却是济南市目前唯一的周氏啮小蜂繁育中心。半年来,他们一直在进行着生态控制白蛾的尝试。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刘芹、王晶正在紧张地工作,一万多个蚕蛹放在支架上,据介绍,每个蚕蛹内大约有五六千只小蜂,这批小蜂将超过1亿只,再有五六天的时间就能放养了。■对话焦点为什么要用小蜂来灭杀白蛾?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在森保站工作近20年的闫家河长期以来对美国白蛾极为关注,也一直在寻求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他说,白蛾疫情发生地一般都要进行大规模灭杀,这些灭杀以药物为主,但总有残余的白蛾,这些白蛾的抗药性得到了增强,给以后的灭杀带来了困难,而且药物灭杀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白蛾天敌。闫家河说,一味靠喷药不行,再说一些高大的植物也没法喷药,必须用生态的方式进行控制,周氏啮小蜂正是不二的选择。小蜂如何灭杀美国白蛾?闫家河说,周氏啮小蜂依靠寄生在美国白蛾的蛹内进行繁殖,一只小蜂可以在一个白蛾的蛹内产下200个卵,被寄生的蛾蛹无法再成活。“春天一对白蛾,一次能产卵400到1000只,其中有50%为雌蛾,这样发展下去,到秋天的时候为第三代,总量能达到3000万到2亿只!能蚕食5万棵树!这是一种爆炸式的增长,必须有非常有效的天敌来控制。”按照闫家河的设想,如果周氏啮小蜂得到大量繁殖并投放到野外,一只小蜂就能在一个白蛾的蛹内产200个卵,理论上繁殖量是美国白蛾的200倍,这样几代下去,就会全面地控制住美国白蛾。小蜂大量繁殖会不会形成生态危害?利用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大量的小蜂会不会形成新的生态灾害?对此闫家河表示:绝对不会。他说,周氏啮小蜂只寄生在美国白蛾等害虫体内,而且只寄生在活体内,小蜂在寄生体内完成交配后才出来,然后再去寻找新的寄生体产卵,成体的小蜂基本不再吃东西,而且只能存活几天,白蛾的数量被控制下来后,小蜂的数量也会自然地降低下来。■记者探营柞蚕蛹、玻璃试管、人工气候控制室……周氏啮小蜂像婴儿一样被培育着周氏啮小蜂到底长什么样?它是怎么培育出来的?18日中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商河县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中心探访周氏啮小蜂成长的秘密。就等周氏啮小蜂出世啦走进商河县县委机关宿舍里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院子里的石榴树和桑树上布满了美国白蛾群居的网幕,无数只美国白蛾贪婪地啃着树叶。但是,跟市区里路边树木上的美国白蛾不同,这里的白蛾是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专门投放到树上的,目的只有一个――做实验。走进屋里,明显感觉温度比外面要冷很多,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刘芹和王晶说,这是特意为培育周氏啮小蜂创制的低温环境。培育中心里摆着三台人工气候控制室和两台冷藏柜,温湿计上显示的温度是26摄氏度,湿度是70%。数百个试管一层层摆放在控制室里,每个试管里都有个大的柞蚕蛹,试管口用棉花堵住。在工作人员的操作台上,有的试管里,蚕蛹外面已经爬满了数千只小蜂,密密麻麻地贴在试管壁上爬行。与试管里受特别待遇的小蜂不同,在另外两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放着一个个木制的小抽屉,从地面一直摞到屋顶。每个小抽屉里密密麻麻地放着几十个柞蚕蛹,共有上万只。而这些柞蚕蛹的肚子里正寄生着上亿只小蜂,它们担负着对付省城第三代美国白蛾的重担。两个外行人成了小专家“我们纯属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做实验。”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刘芹和王晶,一个从经济学专业毕业,一个从医学专业毕业,刚到商河县林业局工作不久,就承担起培养周氏啮小蜂的任务。三四月份,去滨州学习了三天后,在闫家河的指导下,她们就在县机关宿舍的四合院里办起了繁育中心。■征集代养周氏啮小蜂快来报个名报名电话:68660096;时间:19日上午;名额:5个商河县周氏啮小蜂繁育中心赠送给我们十多个柞蚕蛹,几天之后,每个蚕蛹里面都会出来五六千只小蜂。我们准备把这些小蜂委托给热心的小区寄养。大家放心,这种小蜂很可爱,不会蜇人。您如果有意,可以代表您所在的小区来申请,名额只有5个。报名时间为19日上午,报名电话为:68660096。■小常识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挂树上就能消灭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为了表达对导师昆虫分类学家、圣马利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周尧的尊敬,杨忠歧把这个蜂种命名为“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94 5 2022-12-03 破解系统